close

骨髓相見歡 感恩再生父母

E-mail 列印
 
 
Next

來自泰國的受髓者小全(右四),在家人陪伴下與捐髓者吳寶金(右三)相見歡。(攝影者:戴龍泉,地點: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,日期:2015/09/19)

「謝謝慈濟給我的第二個媽媽,感謝妳為我捐贈骨髓,感恩師公上人。」一臉開朗、健康的笑容,來自泰國的十七歲少年Chan Omaree(暫譯:小全)在父母及妹妹的陪伴下,來到臺灣與捐髓者見面。

為紀念全球骨髓志願捐贈者已突破兩千五百萬人,世界骨髓庫協會訂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「世界骨髓捐贈者日」。今年(2015年)9月19日是首次活動,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與中華民國血液暨骨髓移植學會,在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聯合舉辦紀念活動暨記者會。除了捐髓及受髓者家人外,相關單位及工作人員,逾一百三十位參與這一場感人的盛會。

記者會上,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致詞時表示:「今天的茶會,一來是慶祝骨髓捐贈者日;二來是為捐贈者與受贈者有機會看到彼此,想讓大家見證,也在鼓勵更多的人加入驗血捐贈的行列。」

華人血統跟外國人血統不同,林俊龍說,DNA不同則不容易配對,證嚴上人才決心在臺灣設立骨髓資料庫。「我們已有四千例,慈濟骨髓庫在世界上來說,配對率及成功率都最高。」

跨越國際的清水之愛

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(中),期望透過骨髓相見歡的見證,鼓勵更多人加入驗血建檔行列。(攝影者:戴龍泉,地點: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,日期:2015/09/19)


小全在現場鋼琴演奏〈世上只有媽媽好〉悠揚的歌曲,是獻給他心中的第二個媽媽吳寶金。小全一見到她就行尊敬的跪拜大禮,吳寶金趕緊趨前扶起,剛還在位置上聆聽歌曲即感動拭淚的她說:「前不久還在想,捐髓已經很多年了,不知道受髓者的狀況如何?就接到志工打電話給我說,小全想見我,讓我覺得真是母子心靈相通。」

小全在一歲被診斷有重度海洋性貧血,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,三歲時幸運地在慈濟骨髓資料庫找到符合捐贈者,完成跨海移植為全家人帶來新希望。

記者會上,小全的爸爸在臺上頻拭淚,透過志工翻譯跟吳寶金表達謝意:「因為妳,才有今天的小全,妳救了他們一家。」小全的媽媽說,她生了小全卻無法扶養他長大,很感恩吳寶金給予她的孩子新生命,所以是小全第二個媽媽。她告訴孩子不能忘記這個恩情。

呼籲特殊族群多建檔

從小學就喜歡踢足球,國三更獲選為國家代表隊的潘嘉鴻,被醫師診斷為肝炎性的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,在慈濟志工與潘嘉鴻的導師一路陪伴下,接受移植一年多恢復健康,在醫師獲准下如願回到最愛的球隊,讓潘嘉鴻更珍惜:「感謝慈濟醫療團隊,還有捐贈者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勇敢追我的夢。」

捐髓者沈夢榮(左)希望潘嘉鴻(中)身體健康、平安,以後在足球上能有更好的表現。(攝影者:戴龍泉,地點: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,日期:2015/09/19)

「有沒有想過對方是什麼樣子?」潘嘉鴻幽默地說:「他應該也是踢球的吧,要不然,我怎麼變這麼厲害。」語畢,全場笑了起來。隨即,身材壯碩的捐贈者沈夢榮被邀請上臺,他說:「一直很期待,現在看他很健康又是足球高手,所以很開心!我自己國小、國中也是田徑隊,一百公尺短跑都是全校第一名。我們都有運動細胞,希望你健康、平安,以後有更好的表現。」沈夢榮一說完,獲得全場熱烈的掌聲。

本身是原住民的潘嘉鴻則期許:「希望我們原住民能在骨髓資料庫多建檔,讓更多的原住民朋友有更多的配對機會。」

中華民國血液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唐季祿說,某些特殊的族群面臨配對不到的困境,國外也把重點放在特殊族群的建檔推廣,希望建立多元的資料。唐季祿鼓勵男生多出來捐贈,效果比較好。

生命因愛而獲重生

「其實心裡真的很澎湃!因為我今天是帶著兩個人的愛來的。」捐髓者林淑貞看到受髓者王鴻鈞健康的模樣,不禁紅了眼眶哽咽起來,「因為我要捐髓當天,是我先生最病危的時候,隔天他就往生了。他要走之前就一直跟我說,要保持好體能去給受髓者。我每天都在祝福他,雖然我看不到他,今天看到他,我好高興。」林淑貞感恩先生的大愛,讓她有機會跟王鴻鈞結善緣。

捐髓者林淑貞(右三)感恩先生的大愛,讓她有機會跟王鴻鈞(左二)結善緣。(攝影者:戴龍泉,地點: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,日期:2015/09/19)

九年前,得知自己得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王鴻鈞,以為人生已走到盡頭,因為有慈濟愛心媽媽讓人生還能繼續。他感恩地說:「我在這九年當中,我有自己的事業,也結了婚,前兩個月,我第一個小寶寶也誕生了。」王鴻鈞非常開心,帶著老婆一起來與林淑貞見面。

一直盼望有一個孫子的林淑貞聽到王鴻鈞生了一個孩子,高興地說:「我有個孫子了,好高興喔!」王鴻鈞也動容地對林淑貞說:「我們會找一天,帶著孩子去探望您。」王鴻鈞的太太是一位新住民,也跟隨林淑貞的善行參加驗血活動,去幫助其他需要的人。

本身也是受髓者的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許銘能說:「新聞稿有一段話很感人︰『若沒有捐髓者,就沒有現在的我。』這句話對我來說很真實,因為我在1994年接受骨髓移植,我的捐贈者是我哥哥,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。」

當時三十四歲的許銘能得到慢性骨髓性白血病,很幸運地在兄弟姊妹中配對到。許銘能感恩地說:「非常感謝這些不是血緣的捐髓者,願意捐他身上的骨髓細胞,讓另一個生命可以活下來。」

因緣相約在第六對

「把握好因緣,正向思考,以醫師立場救人一命是每人都很想去做的。」已受證且參與人醫會及骨髓幹事的葉添浩醫師,帶著剛完成捐髓的兒子葉昱亨,來到現場分享感恩的心情。

因幸福而綻放笑容的捐髓及受髓者家人,開心地在鏡頭前留下溫馨的影像。(攝影者:戴龍泉,地點: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,日期:2015/09/19)

葉添浩的三個兒子都在十七歲就去參加驗血建檔活動,排行老三的葉昱亨卻是最早配對到,葉醫師告訴兒子要給予對方祝福,並保持身體健康。十八歲的葉昱亨已懂得開始思考生命意義,他說︰「覺得很有意義就去做,並把它當成是自己的成人禮。」他寫給對方的祝福語,是希望他的造血幹細胞能在受髓者體內和平相處。

誠如〈在第六對相遇〉的歌詞裡:「你在天涯,我在海角,像是奇妙的約定,我們終究會在第六對相遇。」望著會後的大合照,捐受髓者排列在一起,一對對因幸福而綻放笑容的捐髓及受髓者家人,神韻是如此的相像。

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二十多年來,完成四千例的骨髓捐贈,平均每年有三百多名捐贈者,幫助超過二十九個國家地的病友重獲新生。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呼籲,只要年滿十八歲到四十五歲都能簽署骨髓捐贈同意書,歡迎大家踴躍站出來,一起加入救人的行列,串起善的循環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

(文:鄭淑真 臺北報導2015/09/19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裕鉦的心靈分享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