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和」解煩惱 事情都好辦

E-mail 列印
 
 
Next

傅韻蘭自1996年即接觸慈濟,歷經十八年之久方受證,她期盼透過愛來化解礙,讓慈濟的大愛的精神透過身行,深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國人心中。(攝影者:陳憲彬,地點:慈濟三重志業園區,日期:2013/11/16)

「會和人結好緣的先處理,不快處理會造成惡緣的也要先處理,不要因自己的行為讓人起煩惱心。」傅韻蘭表示,當然事情來時,大家要「和」,不然什麼事都做不成。

來自美國的慈濟志工傅韻蘭,1996年即接觸到慈濟,歷經十八年之久才返臺參加「201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」,並接受證嚴上人的授證,正式成為慈濟委員

1998年,正逢聖地牙哥爾灣的慈濟人文學校草創成立。傅韻蘭為了要讓小孩就讀該校,也因此因緣接觸慈濟,又因她本身有活動規劃的專才,所以就參與慈濟的活動規劃。

當時,傅韻蘭協助美國總會推動慈濟志業,並負責慈濟文物入關美國的通關事宜,一直到2003年參與委員培訓,在受證前,因為覺得小孩已經長大,她選擇了人生的另一個方向,自行創業。

把握因緣 承擔重責

傅韻蘭於2011年再度巧遇美國總會第一任執行長曹惟宗,曹惟宗告訴她,為讓廣大主流民眾有機會接觸上人的法,將在美國推動「靜思生活」,希望傅韻蘭來協助成立事宜。

2012年12月9日終於在加州聖地牙哥「球場公園區」(The Ballpark District)裡,設立第一間在慈濟會所以外,結合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的「靜思書軒--靜思生活」(EcoVerse Jing Si Books & Café)旗艦店,爲美國慈濟立下新的里程碑。。

全美第一家進入主流社會的「靜思書軒--靜思生活」成立,強調靜思生活是永續生活,不製造垃圾、零垃圾的生活,並推動城市園藝。這也是全球第一家如此性質及營運的靜思生活館正式開幕。

對傅韻蘭來說,這又是一大挑戰,但她樂於接受生命歷程的不同挑戰來開創新局,她將自己的事業經營型態轉型後,承擔起「靜思書軒--靜思生活」的營運長,她全心投入,用心來經營。

再次培訓的過程中,傅韻蘭覺得自己面相的轉變最大,以前面相充滿習氣,培訓後,面相跟著心在變,變柔軟了,遇到問題境界來時更快能轉念、善解。(攝影者:陳憲彬,地點:慈濟三重志業園區,日期:2013/11/16)

為了接引美國主流社會的參與,傅韻蘭在聖地牙哥圖書館啟用後,主動和圖書館互動,除了贈給二十盆以寶特瓶種植的盆栽,上面更貼有「靜思語」來滋潤他們的心靈。並且協助帶領讀書會,在活動中再融入慈濟人文。而為了能讓美國本土的職工能夠茹素,她則自己烹調低碳素食來給職工食用,並且用自己在靜思生活館種的有機蔬菜來烹調。

「這些不是想出來,而是『過』出來的,有了最初減碳、低碳、零垃圾的想法後,就一步一步這樣過生活下去,自然而然知道下一步怎麼做,也唯有自己做到了,才有辦法推動。」傅韻蘭表示。

化礙為愛 成長自己

雖然營運一切順利,但在經營的過程中與所帶領的職工互動,讓傅韻蘭成長最大。傅韻蘭說,有一次曾經被一位員工當面指責,為了不讓她繼續造口業,選擇默默無語離開現場。

當再次發生同樣的事件時,員工直指覺得不受尊重,傅韻蘭提醒她:「當著大家的面指責我,是否有尊重我?」一語驚醒這位員工,突然像是醍醐灌頂;她則擁抱著員工說:「你是我在美國最好的朋友。」傅韻蘭透過愛來化解礙,讓慈濟的大愛精神透過身行,深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國人心中。

「如此發心的付出,最主要是自己做了之後內心有法喜,除了覺得幫助人,並且為環保減碳救地球盡了心力,更在人我互動中有所成長。」再度與慈濟結緣,傅韻蘭加入見習志工從頭學習、再次培訓委員,過程中讓她學到縮小自己、心態歸零,並與大家結一分好緣。

傅韻蘭表示,讀書是由小學、中學、大學、碩士步步往上升;而修行是相反的,重新見習培訓,心情需再調適,她覺得修行須將那已根深的「我執」修掉,修到無我,因為這樣的轉念與修行,讓自我更加成長。再次培訓的過程中,她覺得自己面相的轉變最大,以前面相充滿習氣,培訓後,面相跟著心在變,變柔軟了,遇到問題境界來時更快能轉念、善解。

當事情來時,傅韻蘭說:「會和人結好緣的先處理,不快處理會造成惡緣的也要先處理,不要因自己的行為讓人起煩惱心。」她更表示,大家要「和」,不然什麼事都做不成。

美國是消費大國,傅韻蘭覺得若美國人能覺醒,過減碳生活,對地球減碳將大有幫助。她希望繼續推廣以低碳烹調的方式、零垃圾的生活、將已製造的垃圾轉換成資源;並推動城市園藝,進而傳播佛法,期待能接引更多美國本土志工來參與慈濟,為環保救地球、為傳播大愛而努力,讓下一代能活得更健康。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

(文:張均榮 新北市三重報導2013/11/16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裕鉦的心靈分享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